(原标题:聚焦防汛抗旱|全力应对灾情 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防汛抗旱救灾一线探访)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全力应对灾情 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防汛抗旱救灾一线探访

新华社记者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形势日趋严峻。同时,局地旱情持续,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旱涝急转。各地正全力打好防汛抗旱硬仗。

全力应对灾情,当地有哪些举措?受灾地情况怎样?群众生产生活如何保障?新华社多路记者在防汛抗旱一线进行探访。

看洪区 齐心协力保安全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广东梅州多地遭遇罕见洪涝灾害。记者在梅州走访,当地洪水已逐步退去,各方救援人员正在排查处置风险隐患,展开环境消杀,抢通水、电、道路,清淤除障。

在平远县仁居镇一处安置点,70余名被转移人员被临时安置于此。村民韦华介绍,她带着两个女儿暂住安置点已有6天,早中晚三餐都由酒店提供,还有矿泉水、面包、方便面等物资。

贵州6月22日多地遭遇暴雨袭击,道路被淹,群众被困,当地多方救援力量紧急转移洪水围困群众,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日,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将省级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在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城区出现内涝险情,消防员沿着被淹区域利用皮划艇和梯子搭建救援桥实施营救;普定县低洼地段人员被困、车辆被淹,公路、房屋、农作物等不同程度受灾,救援人员涉水深入村寨、内涝严重路段,采取背负的方式将受困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

16日以来,湖南出现持续性暴雨大暴雨天气,沅陵县五强溪镇、桃源县夷望溪镇等地的短时降雨量创下当地有相关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22日中午,记者抵达受灾较重的五强溪镇,只见山洪过后,村道上堆积了不少淤泥和杂物。在蒋家溪村一处救灾现场,来自隔壁官庄镇的镇政府干部周德清正在指挥铲车清除路面淤积物。周德清告诉记者,由于道路出现中断,五强溪镇救援力量难以到达蒋家溪村,官庄镇紧急派出2台挖机、2台铲车,组织人员赶来救援。

22日下午,记者在桃源县佘家坪镇前山桥村看到,全村共有12处道路出现小型滑坡和塌方,村里的罗汉果、油茶、黄精等农作物受灾比较严重。前山桥村党总支书记燕品优介绍,在党员带领下,多位村民投入到抗灾抢险中,清理塌方滑坡体,开展生产自救。

看旱区 引水保苗保民生

来自国家防总等部门的消息显示,眼下华北、黄淮旱情有所缓解,旱情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等地。

针对持续高温,河北省邱县紧急调度区域内60台卷盘式喷灌机,利用机井取水,对缺水地块进行浇灌。“这个机器出水很快。”邱县北大街村村民王自芳说,看着自家15亩农田基本浇透,心里感觉踏实了。

记者了解到,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会同供电公司建立农电联动机制,全天24小时监控机井、线路等运行状态,部署应急发电车,确保不因停电或设备故障影响灌溉。对夏种墒情不足的地区,会同水利部门做好应急引水、调水、提水、送水等工作,并利用大功率水泵、移动浇灌设备等抗旱物资储备,增加抗旱水源,提高出苗质量。

记者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马扎子引黄灌区看到,源源不断的黄河水在这里过堤进田。“马扎子引黄闸前不久刚完成升级改造,这次抗旱正好派上用场了。”高青县水利局农业节水灌溉服务中心主任马继泉说。

6月21日的降雨,使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当地旱情有一定程度缓解。郓城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朱以发说,对于尚未播种的地块,仍需采取喷灌、滴灌等措施,改善土壤墒情,才能确保出苗整齐。

目前,山东各级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14亿元,启用机电井23.95万眼、泵站2856处、机动抗旱设备50.43万套、机动运水车辆7500辆,全力保障城乡供水和夏种用水需求。

华北、黄淮旱情有所缓解。

在山西运城市芮城县华岳村,夏播的玉米已经抽出了新叶。“我今年种了有80亩玉米,浇了40来亩,再有一两天就能全部浇完。我们这边用上了大禹渡灌区的黄河水,玉米才没有受影响。”华岳村村民党百成说。

在大禹渡灌区的数字孪生指挥调度室,整个灌区的用水收费、电子计量、闸口流量等情况便一一呈现在了大屏幕上。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使大禹渡灌区实现对干渠节制闸的精准调控。

22日10时,河南省防指决定解除抗旱四级应急响应。过去一周河南省出现两轮明显降雨天气,全省大部旱情缓解。

河南唐河县是全国产粮大县。面对持续旱情,全县组织开展造墒播种和抗旱保苗,成立6个专项指导组、75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推广应用微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目前,已圆满完成250万亩秋作物播种任务。

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6月22日,河南省累计夏播面积8890万亩,占预计面积的98.7%。今年河南省秋粮播种面积继续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

应对旱涝严峻形势 落实落细举措

面对旱涝严峻形势,各地相关部门落实落细各项举措,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做好水害防御。持续加强旱情、墒情、苗情调度,确保夏播作物种足种满。

——多措并举抗旱保苗。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不少地方积极抢抓降雨机会,用好水利设施,全力以赴帮助群众抗旱抢种,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安徽濉溪县鑫荣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东志今年种了约200亩玉米,截至20日,播种已经全部完成。“我们这是高标准农田,播种需要的水源得到了解决。”对于播种质量,张东志信心满满,“尽管苗期较往年晚一些,但苗期过后提前追肥并加大力度就没问题。”

——做好受灾群众的救援安置。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当前防汛工作的第一任务,各地精心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救援、转移安置、生活保障、医疗救治、情绪安抚等工作。

在江西吉安县万福镇麻陂村,村民张招仔说,洪水冲走了一些生活物资,现在既要清理家中的淤泥,还要为农作物清淤,“根本忙不过来,还好有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搭把手”。吉安县“吉先锋”志愿者为一些困难群众送去了生活物资,帮助村民打扫卫生,同时对村庄公共环境进行消毒杀菌。

——加快灾后重建。受灾地区要加快抢通道路、恢复通信、修复被洪水冲毁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4万多亩稻田不同程度被淹。趁着天气转好,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迅速组织开展灾后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

“早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再生稻处在孕穗期,容易被病害入侵。”建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温良英说,建阳区启动灾后病虫害统防统治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全区开展灾后水稻病虫害防控,力争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中国气象局于23日升级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二级应急响应。预计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处于降雨集中期,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致灾风险高。

严防旱涝急转,防范短时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和地质灾害,成为多地防汛抗旱的重点工作。安徽省防汛部门负责同志表示,当前安徽正值梅雨季,主雨带南北摆动,还需严阵以待做好旱涝急转防御和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引导群众大旱过后防大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